投資方法一般可區分為主動和被動投資。主動投資的目標,在藉由選擇標的或進出場時間,獲取超越大盤平均的報酬,或以更小的風險獲得與大盤類似的報酬。

而被動投資的目標,則在盡量獲得資產整體市場的平均報酬。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會盡量長期持有投資於整體市場,且依市值加權的工具,而不以個人對市場的判斷來選擇標的和擇時進出。

但被動投資並不代表沒有任何主動的選擇,投資人可能會因為投資工具、資產配置、個人財務、心理因素及個人理念等因素而選擇調整自身的配置,這些選擇的目標一般並非獲得更高的報酬,且可能會讓最終投資成果偏離市場平均報酬,但可能會讓投資配置更適合投資人。

本文即介紹一些常見的可能配置考量。

1、 投資成本考量:

投資成本與有所偏重的配置都會使投資績效偏離整體平均報酬,但偏重配置一般會是有時領先有時落後大盤,而投資成本的影響則是確定不利的,所以有時候因為工具的限制而不能兼顧時,會考量成本因素,而捨棄更接近大盤的配置。

例如投資台股雖然有涵蓋市場更廣,與大盤平均更接近的 006204 或元大加權指數基金,但這兩者費用率都超過 1%,對投資人不利,因此一般還是會建議選擇使用只有50 支大型股的 0050 或 006208。

又例如雖然美國上市的 VT 比英國上市 VWRA 多了全球小型股,涵蓋更廣因此能獲得較接近整體市場的報酬,但因為股息稅成本的考量,選擇 VWRA 仍然是合理的選擇。

2、投資管道與便利性:

有些投資工具雖然會較大偏離平均報酬,但工具和管道的便利性可能較差,基於方便和心理上的考量可能選擇偏離較大的工具。

例如同樣追蹤美股市場的 ETF,台灣上市的一些 ETF 在成本和與追蹤偏離都比美國或歐洲的產品要大,但如果有人在心理上不接受投資在海外標的,甚至認為換匯很麻煩,那使用台灣上市的工具也是一種可能的作法。

又如 0050 和 006208 這兩支 ETF 只投資台灣上市大型股,比費用率接近,但投資更廣泛的 006203 對台灣整體股市報酬的偏離要大,但 006203 的交易量不佳,也較少券商提供定期定額的管道,因此選擇方便交易 0050 或 006208 仍是很合理的選擇。

3、 資產配置中的整體風險考量:

資產配置的主要目的在控制整體資產的風險,但可能為此目的而選擇偏重特定類別的標的,也因此會偏離資產整體平均報酬。

例如配置債券的目的,主要在分散股市下跌的風險,因此常見的作法,是首先排除非投資級債券,只投資投資級債券。此外為了進一步降低風險也可能再排除公司債,或更集中於美國公債,甚至僅限中期美國公債,也可能選擇波動更小的短期債券,以至於到期年限1年以下類似現金的債券或直接配置現金,這些都是考量相關風險之後的可能的合理選擇。

這類的選擇目標不在於獲取更高的報酬,且可能會偏離於整體債券市場的報酬,但能讓配置風險更適合於投資人。

其他如在各類股中特別選擇加重 Reits、選擇黃金(而非整體原物料)等配置都是有類似考量的作法。

4、 分散性考量:    

雖然純市值加權指數能獲得更接近平均的報酬,但有時指數中會有佔比較高的標的或市場,造成投資較集中的狀況,考量風險而作一些分散是一種可能的選擇。

例如有些指數會限制最大持股,或前幾大股票的上限占比,讓少數標的的表現不會影響市場過高。例如如果使用這類台股指數,就常會降低台積電在 ETF 中的占比。

此外,有的全球資產配置方式會依區塊配置,可能會限制最大市場(例如目前全球最大市場是美股)的配置比重,也有些股票或債券指數會限制單一市場的最高比重,都是避免單一市場影響過大的風險考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