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推文提到綠角長期年化報酬率4.4%,看到原PO跟有些版友不太相信,所以特別來說明一下 我以為很多人有看過,出處是來自2018年8月今周刊這篇報導 https://reurl.cc/2N0vv 綠角基本就是主張不預測市場,不擇時,指數投資+全球布局+資產配置+再平衡 內文提到他的配置是VTI、VGK、VPL、VWO各20%,IEI、BWX各10%,股債比8:2
tsgd: 依我對他的文章的理解 應該VT+BND+BNDW或VT+BNDX 抓8:2即可 05/04 14:03
tsgd: 結果他反而是等權重去配置 這其實也有些扞格了w 05/04 14:03
========================= 前文提到綠角長期年化報酬4.4%的由來 後來綠角澄清是指單筆在2008年初進場的結果,之後每年持續投入,報酬高低都有。 雖然不知為何雜誌沒寫清楚,但也讓我好奇,假如在這段時間都持續投入, 實際會得到如何的報酬呢?? 一、定期定額 這邊假設一個人在2008年初以綠角組合配置 單筆先投入3萬美元,然後每年定期定額投入1萬美元及再平衡,截至2019年 在網站試算結果,MWRR為5.68%、標準差14.37、最大回撤-42.74% (MWRR為價值加權回報,是考慮投資期間所有資金進出後,投資組合的內部回報率) 可以發現這報酬率會隨著資金投入的時間點及多寡而有不同, 越多資金參與後期多頭走勢,整體報酬率就越高,但都大致介於5~6%上下 原文退休作者也是落在這區間,所以可以看出這就是一個長期平均合理的報酬數字。 比較有趣的是,有版友推文寫到綠角是採等權重方式配置, 而且雜誌號稱是首度公開,讓我好奇這種資產配置的效果如何? 不過我這邊要先澄清一個觀念, 很多人常講指數投資=被動投資,但我不太認同這說法,太簡略了 即使ETF是被動追蹤特定指數,但投資人還是要做出很多"主動"的選擇,差別在於明不明顯 比如投資人要主動"選擇"資產配置的內容、比重、適合的ETF 甚至連各ETF追蹤的指數,也是專家幫投資人選擇編制後的結果 所以即使資產配置一樣是全球布局、一樣的股債比例,不同的人,也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及成績 那麼,究竟綠角"主動"選擇的資產配置方式效果如何呢?? 二、績效比較 (1)標普500 首先該網站都會先跟萬用標普500指數作比較,在前面案例中, 綠角組合 MWRR為5.68%、標準差14.37、最大回撤-42.74% 標普500 MWRR為11.52%、標準差15.06、最大回撤-48.47%。 綠角組合報酬落後高達5.84%,但這正常,畢竟他的配置更為分散多元,報酬自然較低 但比較讓人驚訝的是,綠角組合分散風險的效果並沒有很顯著, 不管標準差或最大回撤其實都跟標普500都差不了多少,風險差不多,但報酬差很多 難怪股神會多次推薦標普500。 但標普500跟綠角的配置畢竟不同,所以拿綠角跟一樣配置的全球股債組合來比較才是合理的 (2)VT(80%)+IEI(10%)+BWX(10%) 首先把綠角4支股票ETF全部簡化為一支VT,然後債券維持相同配置(IEI、BWX各10%) 期間自VT上市(2008/07)至今,最後得出 綠角組合MWRR為7.20%、標準差13.15、最大回撤-18.10%。 VT組合MWRR為8.31%、標準差12.65、最大回撤-17.41%。 可以發現綠角組合的報酬跟風險回報都不如VT組合 (3)AOA(100%) 最後是把全部ETF簡化為一支同樣股債比的AOA,期間自AOA上市(2008/12)至今, 得出結果 綠角組合MWRR為7.20%、標準差13.15、最大回撤-18.10%。 AOA組合MWRR為9.77%、標準差12.55、最大回撤-17.04%。 即使考慮到AOA較高的內扣費用,綠角組合的報酬跟風險回報也一樣不如AOA組合 三、原因 為什麼綠角不管報酬或風險回報都會輸給同性質,但卻更簡單的的VT、AOA組合? 最大原因應該是過去10幾年美股最強,因此其他組合的美股比重較大, 但綠角組合受限於各區域等權重的限制下,表現自然長期落後。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過去不等於未來,假如未來換其他區域表現, 那麼綠角組合應該就有機會逆轉勝。 不過我對這此持保留態度,首先未來市場如何表現沒人知道 但至少已確定,綠角組合因為長期報酬落後1~2%,已經跟其他組合形成不小的落差。 再來,即使未來其他區域真的變強,也不代表其他組合就會轉為落後, 因為這些股票ETF都是採取全球市值加權,當其他區域市值增加,所占比重也會跟著變大, 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些市場的報酬。 這也是市值加權的好處,會不斷汰弱留強,但不會自己預設立場。 四、結論 最後,每當我看到有些指數投資者,花很多時間在研究資產配置的比例或細節時, 總會覺得有點本末倒置,因為他們已經知道放棄主動選股,卻還無法放棄主動選擇配置。 試想,假如連綠角這種指數專家”主動”選擇的資產配置,都長期落後同性質組合的平均時, 那為什麼還有人認為可以找出所謂的”黃金比例”,或者有最佳”資產配置戰略”的存在呢? 指數投資人的報酬,是交由市場決定, 那麼,資產配置的比重,自然也該交由市場判斷才對。 投資人使用最簡單平凡的全球ETF配置,反而才是最好的答案 主動選股,最後發現績效落後大盤, 主動選擇資產配置,最後發現績效落後平均, 這些時間精力到頭來都是無意義的浪費,但其實都可以事前避免的。 只要用最簡單有效的全球ETF組合,然後持續堅持下去,就能長期取得平均報酬 這才是一個指數投資人最應該優先做的事。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557236077.A.66B.html







離婚證人台北離婚證人







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a1r4lgi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