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文╱陳愛珠】 在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策略分析中,該環節主持人柯世峰指出,美國市場ETF是從1993年開始,台灣則是2003年開始,相差也沒有很久。 現在被動式投資已變成一股風潮,專家預測全球市場當2021年左右主動式和被動式將平分天下。 元大投信副投資長張美媛表示,以台灣來看主動式基金對比加權指數或美國S&P 1500指數來看,只有較少的主動型基金是贏過大盤的。未來主動式基金會留下最強的那一部分,表現差的那一部分將會被指數型的產品所取代。按照風險考量來看被動式產品,它的風險會較為清楚,非常清楚知道投資標的。 關於大型被動式基金在投資人大買或大賣時如何減低對市場波動的影響,富邦投信產品發展策略部部門主管黃銘煌指出,實際在操作的過程中,在大買的情況下不會出現較大的問題,只要價格向上推就可以買到。重點是在大賣的時候如何去控管,在資產管理業者最重要的是客戶在做申贖的時候要能把錢還給投資人。 能保持良好的流動性。一般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不會去買滿,會留一定資金做流動性準備。 這樣可以避免大幅度波動。被動型產品是完全貼合指數,經理人在操作時資產是百分之百買滿。在賣出時往往會造成市場上一個較大的波動,可能會造成賣不出的問題。 對於如何去做控管,在事前針對產品可能遇到大型贖回問題去做設計,比事後去做控管要來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