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值班的時候

閒來無事打開PTT, 看著平常會看的NBA版, Laker版, CFP版及Stock版

突然看到CFP版上很多篇回文

其中的主要討論來自於主動投資被動投資

--------------------------------------------------------------

主動投資: 自己選擇標的

被動投資: 買指數型基金或ETF, 賺取大盤的報酬, 例如: PG, 綠角等人

-----------------------------------------------------------------------

源頭來自於有人提到以指數投資去投資全世界而非單壓單一市場

如果有看過PG(我畢業五年, 用ETF賺到400萬), 綠角(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等書

或者是一些理財經典著作, 像是漫步華爾街, 投資金律等

對於指數投資應該不陌生

跟著市場走, 賺取大盤的報酬, 減少盯盤的時間, 贏得自己的人生

在書中, 其實有列舉出很多統計表格, 說明指數投資並不一定比較差, 甚至贏過大部分的主動投資

最有名的, 莫過於巴菲特用指數型基金跟基金業者的十年之約

巴菲特選了S&P 500的指數型基金, 基金業者選了五檔基金(不公開名稱)

最後, 巴菲特贏了這場十年之賭, 從總報酬率和年化報酬率, 指數型基金都贏了其它五檔基金

image

(上圖從2018年巴菲特致股東信節錄)

而昨天在CFP版上, 由pujipuji版友提供的資料中

可得知S&P500指數型基金跟相對應的基金比較

約五年以後, S&P500基金就贏過80%的基金

image

當然, 看到這裡, 很明顯的指數型基金是可以讓人放心的投資工具

有人會問說:為什麼呢?

綜合上述的書籍, 有幾個特點可以提供參考

1.buy and hold: 如果投資人耐得住性子, 買入並持有, 根據上述書籍以及上述資料, 市場給于的報酬其實大於主動投資

2.低成本: 指數型基金和ETF都是成本較低的投資工具, 減少讓成本侵蝕報酬

3.全市場投資: 上述的書中, 其實都有提到指數型投資是以全市場投資為主, 可以避免單一產業的崩盤單一國家的經濟危機導致投資虧損 

如果有人想問, 要怎麼進入市場, 我的回答是:請看上述書籍, 且買入ETF或指數型基金

--------------------------------------------------------------------------------------------------------------------------------------------

但, 主動投資就不好嗎?

其實也不一定是這樣

如果大家可以把公司公布的財報詳細閱讀並加以分析, 掌握公司的盈虧並注意消息, 選擇好入場的時機(例如去年新冠肺炎爆發的三月)

就能獲得比較好的報酬

而且也能自己的喜好去組高殖利率的組合

或者是根據財報去尋找正向上成長的公司, 賺取價差

不過, 就是要花一點時間和心思在上面

當然, 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現在股市名家的建議

-----------------------------------------------------------------------

以上純粹是個人心得, 資料均附上來源

不代表投資建議, 建議大家要多方面攝取資訊在進行投資

 

 

 

 

 

 



本文來自: https://jeffrey3436.pixnet.net/blog/post/353585968







離婚證人台北離婚證人







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