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許多人手上都有被套牢的股票,因此開始思考是否定期定額投資真的適合自己。楊正豪先生分享了三個問題,供投資人簡單判斷何種投資方式適合自己。

首先,需要了解投資的本質。投資一家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與公司共同發展成長。企業家辛苦創業開辦公司,他們也只期望明年營收能增加一倍。然而,對於買入公司股票的個人投資者而言,他們卻每天希望自己的投資金額能增加兩倍,這樣的期望實在有點過於高。

全球有成千上萬家公司,一天認識一家公司甚至一百年都不夠用。因此像股神巴菲特所說,投資者並不需要認識所有公司,只需要了解像可口可樂和美國銀行這樣的大公司是如何賺錢的即可。

投資者應該選擇他們熟悉的產業去進行投資。只有對某個產業足夠熟悉,才能準確判斷其中公司能帶來多少價值。相反,對於不熟悉的領域,最好不要碰觸,以免因缺乏了解而產生風險。

投資整體經濟

楊正豪先生指出,投資不是只侷限於一間公司,也可以是一個地區甚至是一整個國家,透過投資一整個地域的整體經濟,一起參與共同的經濟成長。

從歷史回測數據可以得知,台灣和美國整體市場,在過去幾十年都呈現長期向上趨勢,也因為一個國家倒掉的風險,比一間公司倒掉的風險還要低,與其去投資一間自己不懂的公司,不如考慮投資一個地區甚至是整個國家,學習門檻也相對低。

所以定期定額、長期持有被動追蹤市場的大盤型ETF,也漸漸成為小資族對抗通膨,累積報酬的主流方式。

1.png

市場長期下來真的會不斷向上發展嗎?從歷史數據回測看來,答案是沒錯的。

S&P 500指數(VOO)就算最近經歷大跌,也是從最初的100元,成長到現在的339元;台灣加權報酬指數也是從5000點一路成長到13000點。過程中雖然有漲有跌,但長期下來趨勢還是繼續向上呈現。

什麼樣的人適合定期定額的長期被動投資方式?

投資人可以定期定額、長期投資累積報酬,也可以相信自己的能力透過起漲點、開跌點判斷,買低賣高賺取價差。

哪個方式比較適合自己,取決於投資人的能力適合哪種方式。

楊正豪先生指出,其實最多只要問自己三個問題就可以找到答案:

2.png

先問自己是不是有對於某一項產業的熟悉度特別高,如果「沒有」,定期定額長期持有被動追蹤市場的大盤型ETF會比較適合你。

如果「有」,再問自己第二個問題,是屬於積極型還使被動型投資人,若自己是「保守型」的投資人,則適合被動定期定額投資。

屬「積極型」的,再問最後一個問題給自己:「我真的有能力可以準確判斷出投資的公司是不是處於起漲、開跌階段嗎?」

若答案是「沒有」的話,定期定額被動長期持有被動追蹤市場的大盤型ETF,還是比較適合你,反之答案是「有」,就可以考慮嘗試相信自己的能力,買低賣高賺取報酬。

總結

楊正豪先生覺得投資的策略沒有絕對的好壞,根據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堅定實行,也不用強迫自己這輩子只能使用其中某一種投資理財方式。

楊正豪先生強調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年底台股會是多少點,未來的事情沒有任何人可以提早知道,所以不要盲目相信網路謠言,要自己多去思考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