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讀綠角大哥的文章有錢21招讀後敢續.....正確的保險與稅務觀念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0/08/21the-little-book-of-main-street-money_31.html

由於提到投資的目的不是在避免繳稅(個人認為節稅也是理財的重要工作)

這段話讓我頗不以為然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財富

可是投資市場和考大學一樣競爭激烈

如果考上國立大學算是成功的話

以一個天資並不特別好的學生可能很難考上國立大學

但是他如果體育很好(拿到奧運獎牌)

通常會有保送國立大學資格

請問他會利用這個機會還是去參加大學聯考上國立大學?

既然手上多了一張王牌當然不用白不用

 

稅率低的投資人(也隱含資產低知識低內線少的情況)參與股票市場通常是很危險的

在競爭更不公平的投資市場要想獲勝

必須好好運用自己手上的牌組

低稅率的投資人如果可以透過退稅提高投資報酬的話(高稅率的人心中的爛牌低稅率的人卻是好牌)

也不失是一個擊敗大戶的小優勢

既然這是優勢為什麼要放棄不用?

這才是讓我覺得最愚蠢的事情

 

投資是否為稅務服務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否能提高自身的投資報酬

 

我們知道
一整年下來所有股市的參與者所獲得的報酬
就是指數的報酬

以台灣50為例
台灣50以緊釘台灣50指數做為它的績效目標
所以它的報酬會非常接近台灣50指數的報酬
也就是說持有台灣50的投資人也會得到與指數相當的報酬
但是這是稅前的報酬
稅後就不太一樣了

由於台灣的大型股的稅率普遍偏低
不論是台積電聯發科還是國泰金它們的扣抵稅額都非常的少(除了中華電中鋼等少數)
所以台灣50所配的息同樣的可扣抵稅率會有偏低的情況
當投資人的所得稅率(13%以上)很高的情況下
買進台灣50並且參與除息會有稅負上的問題
就是明年必須要補繳稅款(幫蔡明介等大老板繳稅)
所以稅後的報酬就有可能發生不如台灣50指數的表現

稅率6%或不用繳稅的投資人(台灣50的稅率約在7-9%)
相對就有機會因為持有台灣50參與除息
而產生退稅收入提高了買進台灣50的報酬(13%以上的投資人將因補稅而使稅後報酬低於稅前報酬)
這就會產生透過指數投資卻打敗指數報酬的情況發生既然打敗指數這麼困難
低所得水準的投資人如果可以利用自己的低稅率優勢打敗指數的話
那豈不是一條簡單好走的投資之道(符合不勞而獲原則)

 

只要長期看綠角的文章的人都知道

被動投資在長期之所以能擊敗主動投資

不是被動投資有多精明

也不是主動投資有多濫

而是費用上的差距

同樣採取指數投資的高稅率與低稅率投資人

最後也會因為稅率的原因

而使報酬產生差異

所以

扣抵稅率重不重要就顯然可知了

 

 

 

 

 

 

/ Xuite日誌 / 回應(0) / 引用(0)
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