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進入了一股存股熱潮,很多投資達人更是藉由個人經驗推廣存股的優勢。長期持有一家好公司的股票,不斷買進,就有可能藉由股息年獲百萬以上的回報,實現財務自由及提早退休的目標。然而,你了解什麼是存股嗎?你確實了解該如何投資存股嗎?透過楊鴻遠先生此篇完整的分析,讓你輕易了解存股和學習投資理財!

存股和一般投資股票的差別在哪裡?

在了解存股前,楊鴻遠先生認為大家要先來了解存股跟一般投資股票有什麼不一樣。簡單來說,存股就是結合「存錢」+「買股票」的概念,只要選擇一間好公司,定期買進股票、累積張數,利用每年領取股票股利及現金股利降低持有成本,並持續再投入,自然享受到時間的複利。存股的目的主要是賺取每年固定的股息收益,或是長期持有後的股票價差。由於安穩領息的投資概念有點類似銀行的定存,因此也被稱為「定存股」。

楊鴻遠先生舉例來說:假設某一檔金融股股價20元,一張1,000股,故一張金融股等於2萬元。若每年固定配息1元,一張股票可以領到1,000元股息,算下來相當於殖利率5%(利息÷股價=殖利率)。若想要一年領24萬元股息,回推算只要存240張股票,就能固定每月有2萬元的被動收入。

存股可以分為哪幾類?有推薦的投資標的嗎?

楊鴻遠先生認為,存股的重點在於長期持有,所以「選對標的」是最重要的前題。否則同樣數年過去,有人快樂享受存股果實,有人卻可能得面對股票變壁紙的「存骨」下場。

故楊鴻遠先生建議挑選公司體質健全、獲利穩定,每年穩定配息、股價合理、填息紀錄佳,殖利率最好落在5%以上等篩選條件。新手存股熱門標的主要有:高殖利率股 vs. 指數型ETF。

1. 股息組:高股息ETF/金融股
 
楊鴻遠先生覺得若以領股息為目標,那麼高殖利率且固定配息便成了首要考量。篩選MSCI ESG評級為BB(含)以上且MSCI ESG爭議分數達3分(含)以上之個股,依調整後股息殖利率排序取前30檔,並以調整後股息殖利率作為權重分配之標準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以及從台灣50指數和台灣中型100指數中,每半年篩選一次,預測股息殖利率最高的30支股票當作成分股的元大高股息(0056),是台灣目前受益人數最多的高股息ETF第1、2名。

除此之外,富邦特選高股息(00900)、國泰股利精選30(00701)、元大高息低波(00713)、富邦優質高息(00730)等等,配息頻率有年配、半年配、季配多種選擇。

談到台灣存股族的另一個心頭,那就得提既穩定看起來又不容易倒的金融股、公用事業股及食品股。拿金融股來說,兆豐金、中信金、富邦金、合庫金、第一金...等等,都是熱門存股標的。但這裡也提醒想存股金融股的投資人,並非每一家金融股都適合存股,經營有好有壞,也有官股與民營的區分,投資人還是要進一步比較細節。另外,像中華電、台泥、中鋼、統一、中華食...等等,也都曾是老牌存股人的心頭好。

2. 價差組:指數型ETF/大型權值股
 
那麼如果是想要長期投資賺取價差?楊鴻遠先生舉例,台積電、鴻海...都是頗受存股族歡迎的標的。雖然台積電(2330)2019~2021年股價從2字頭翻到6字頭讓人印象深刻,但畢竟有大立光(3008)的前車之鑑,因此相較於重押當下認為具飆股潛力的績優個股。跟著大盤安穩漲,一次擁有數十檔甚至數千檔大市值公司的「被動投資」— 指數型ETF,仍是存股新手的最佳選擇。以台股來說,可以選擇元大台灣500(0050),或是雙胞胎兄弟富邦台50(006208)。

楊鴻遠先生表示,若不想單壓台灣市場,也可以考慮存美股大盤型ETF,例如: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SPY、IVV及VOO也是上上之選。若想再更進一步分散風險,可考慮布局VT(全球股市股票ETF),用一檔ETF就能投資全世界股票市場。

晉升存股族優缺點大解析

1.png
我適合利用存股投資嗎?要怎麼開始第一步?
 
由於此種存股操作難度不高,且不需時刻盯盤心驚膽跳,幾乎可以說是選對了標的,剩下只需要有用閒錢購買的執行力就好,因此廣受散戶喜愛。楊鴻遠先生認為這種方式特別適合工作忙碌無暇研究股票技術面的上班族,或者日後想要靠固定被動收入安穩過活的準退休族。

想晉身存股一族,現在就開始!

很多人以為本金不夠,投資這件事就離自己很遙遠。雖然對剛出社會的小資族來說,加強本業、增加每月固定薪資絕對是投資理財的基本根基,但由於存股的難度並不算高,因此,定期定額的利用閒錢存股當作投資人生的入門也是非常適合。

就算每月只有幾千元的預算,只要固定購買零股,拉長時間的投入就可以平均成本、分散風險且早享受複利的魅力。當定期定額走到下一步,進階操作則會建議考慮「定時不定額」,也就是所謂的高檔適度減碼,低檔積極加碼的投資策略。例如:原本每月5千元定期定額,改為這個月高檔2千元、下個月低檔8千元。畢竟,原價買不如打折買,雖然切確高低檔位置判斷困難,但股市的相對位置還是有機會的。楊鴻遠先生認為,只要持續參與投入市場,那麼有意識的加減碼,對於存股目標自然是事半功倍。

股利再投入才有複利效果,那該何時買呢?

存股想要享受到複利的效果,股利再投入是必要的步驟。但問題來了,現金股利進帳後,該什麼時候加碼買進呢?楊鴻遠先生介紹,由於每年6~8月是台股除權息的旺季,故此時股利入帳後,並不需要急著立刻下手,可以好好的挑選存股標的,只要趕在隔年除權息前投入股利金額即可。

一旦開始存股,是不是就不能賣股票呢?

其實,存股和其他投資方法一樣,雖然不用天天關心,但也不能放著不管。建議仍須定期檢視,尤其是每年、每季公司發布財報的時候,就是檢視營運狀況的好時機。尤其當每年2、3 月陸續公布年報時,連帶公布的配息狀況是否符合預期。

由於存股時間通常是以「年」起跳,讓許多存股族都曾冒出是否可以中途套利的念頭「如果現在的價差就已經有20年的股利,那麼要繼續存還是賣掉先落袋為安呢?」事實上,市場也已經針對這個問題走出了許多不同的存股派別。

楊鴻遠先生表示,有人是堅守一張不賣奇蹟自來;有人是波段存股,利用波段價差加上股利再投入,留下「零成本股票」;有人是紀律地照著目標級距操作,上漲達到目標數字時賣,下跌到目標數字時則不斷進場拉低平均成本。零零總總,現階段的「存股」早已是百家爭鳴的模樣。

如果要問存股有推薦到底該選哪一種方法嗎?楊鴻遠先生這裡只能說,投資獲利方式千萬種,挑一種你學得來、睡得安心、賺得到錢的就夠了。